安防之家讯: 说到rfid 前景首先不得不介绍rfid的概念是什么。
一、射频识别(RFID)技术简介:
射频识别技术(RFID,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 on)是从八十年代起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射频识别系统的体积大大缩小,因而才进入实用化的阶段。它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它和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RFID系统的射频卡和读写器之间不用接触就可完成识别。因此它可在更广泛的场合中应用。本文在进一步研究射频识别技术的基础上较全面的介绍它在产品证件防伪、防盗及科学化自动化管理方面的应用。
射频卡的几个主要模块集成到一块芯片中、完成与读写器通信,芯片上有内存部分用来储存识别号码或其它数据:内存容量从几个比特到几十千比特。 芯片外围仅需连接天线(和电池),可以作为人员的身份识别卡或货物的标识卡。卡封装可以有不同形式、倒如常见的信用卡的形式及小圆片的形式等。和条码、磁卡、IC卡等同期或早期的识别技术相比,射频卡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 可识别运动目标等优点,在多数RFID系统中,读写器在-个区域内发射能量形成电磁场、区域大小取决于工作频率和天线尺寸。射频卡经过这个区域时检测到读写器的信号就开始发送储存的信息及数据。读写器发送的信号通常提供时钟信号及射频卡所需的足够能量,其中的时钟信号使数据同步,从而简化了系统的设计。读写器接收到卡的数据后、解码并进行错误校验来决定数据的有效性、然后通过RS232,RS422,RS485或无线方式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网络。简单的RFID产品就是一种非接触的IC卡、而复杂的RFID产品能和外部传感器接口连接来测量、记录不同的参数或甚至与GPS系统连接来跟踪物体。
条码成本最低、适于大量需求且数据不必更改的场合。例如商品包装上就很适宜,但是较易磨损、且数据量很小。磁卡的价格也很便宜,但是很容易磨损,数据量小。IC卡的价格稍高些、数据存储量很大,数据安全性好、但是由于它的触点暴露在外面,有可能因静电或人为的原因损坏。射频卡最大的优点就在于非接触、因此完成识别工作时无须人工干预、适于实现自动化且不易损坏,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射频卡,操作快捷方便。射频卡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短距离的射频卡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长距离的产品多用于交通上,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
rfid 前景技术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四种:
整个系统根据工作频率的不同可分为高频、中频及低频系统。低频系统一般工作在100-500kHZ;中频系统工作在10到15MHZ左右;而高频系统则可达850-950MHZ甚至2.4-5GHZ的微波段。高频系统应用于需要较长的读写距离和高的读写速度的场合,象火车监控,高速公路收费等系统,但天线波束较窄价格较高;中频系统在13.56MHz的范围。这个频率用于门禁控制和需传送大量数据的应用;低频系统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如多数的门禁控制、动物监管、货物跟踪。
根据射频卡的不同可分成三种:可读写卡(RW)、一次写入多次读出卡 (W0RM)和只读卡(R0)。RW卡-般比W0RM卡和RO卡贵得多,如电话卡、信用卡等。W0RM卡是用户可以一次性写入的卡,写入后数据不能改变,W0RM卡比RW卡要便宜。R0卡存有一个唯一的号码,不能逐改,这样提供了安全性,R0卡最便宜。射频卡可以做得很薄很小,例如1厘米长度或更小。
射频卡也可分为有源的及无源的两种。有源射频卡使用卡内的电池的能量、识别距离较长,可达几米,但是它的寿命有限并且价格较高;无源射频卡不含有电池,利用耦台的读写器发射的电磁场能量作为自己的能量,它的重量轻、体积小,寿命可以非常长、很便宜,但它的发射距离受限制,一般是几十厘米到一米,且需要读写器的发射功率大。
根据调制方式的不同还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的射频卡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地发送数据给读写器。被动式的射频卡,使用调制散射方式发射数据,它必须利用读写器的载波来调制自己的信号,在门禁或交通的应用中适宜,因为读写器可以确保只激活一定范围之内的射频卡。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用调制散射方式,读写器的能量必须来去穿过障碍物两次。而主动方式的射频卡发射的信号仅穿过障碍物一次,因此主动方式工作的射频卡则主要用于有障碍物的应用中,距离更远(可达30米)。
目前使用的多数系统中,一次只能读写一个射频卡,射频卡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确保一次只能有一个卡在读写区域内。读写距离长则射频卡之间的距离也要大。应用起来很不方便。现在的射频卡具有防碰撞的功能,这对于RFID来说十分重要,所谓碰撞是指多个射频卡进入识别区域时信号互相干扰的情况。具有防碰撞性能的系统可以同时识别进入识别距离的所有射频卡,它的并行工作方式大大提供系统的效率。
二、国际射频识别技术发展状况
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外发展的很快,RFID产品种类很多,象德州仪表、 Motoro1a、Phllips等等世界著名厂家都生产RFID产品,并且它们的产品各有特点,自成系列。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汽车、火车等交通监控;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物品管理;流水线生产自动化;安全出入检查;仓储管理;动物管理;车辆防盗等等。RFID的应用仍在层出不穷。如澳大利亚将它的RFTD产品用于澳机场旅客行李管理中并发挥了出色的作用,欧共体宣布1997年开始生 产的新车型必须具有基于RFiD技术的防盗系统,瑞士国家铁路局在瑞士的全部旅客列车上安装RFID自动识别系统,调度员可以实时的掌握火车运行情况,不仅利于管理,还大大减小发生事故可能性,1996年1月韩国在汉城的600辆公共汽车上安装RFID系统用于电子月票,还计划将这套系统推广到铁路和其它城市,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试用非接触的射频卡作为飞机票,改变了传统的机票购销方式,简化了机场人关的手续,德国BMW公司将射频识别系统应用在汽车生产流水线的生产过程控制中,Motoro1a公司在超净车间里利用RFID系统来控制流水线的零件流向等等。
据有关权威数据显示,射频识别产品在全世界的销量、1993年为990万套,1994年就猛增到2030万套,1997年有关产品的销量将为9810万套,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射频产品的销售额,1989年为0.81亿美元,1992年为1。41亿美元、1997年为4.33亿美元, 1999年则为6。85亿美元,其中在1992-1999年间射颇识别产品在全世界销售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将达25.3%。射频识别产品的年销售量及销售额发展趋势见下图。由此可见,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我国发展前景:
我国在政府在1993年制定的金卡工程实施计划及全国范围的金融卡网络系统的10年规划,是一个旨在加速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重大国家级工程。由此各种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十分迅猛。现在,射频识别技术做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也将在中国很快地普及,可以说、我国射频识别产品的市场是十分巨大的,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的不停车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是将来的发展方向,人工收费包括IC卡的停车收费方式也终将被淘汰。随着经济交流、旅游的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对自动收费系统的需求会日益增长、我国的国土面积大、公路多、车辆多,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将有数十亿元的需求。
国内已有几家公司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发自己的射频识别系统。现在,在锦山的一条高速公路上已应用了非接触射频卡自动收费,上海的公共汽车使用了电子月票,北京的机场高速公路上、深圳的皇岗口岸也使用了射频识别系统收费等等。
上一页123下一页
安防之家专注于各种家居的安防,监控,防盗,安防监控,安防器材,安防设备的新闻资讯和O2O电商导购服务,敬请登陆安防之家:http://anfang.jc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