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之家讯:山东省煤炭工业局
(2006年9月28日)
山东省现有生产煤矿312处,去年生产原煤1.4亿吨。其中省属煤矿61处,产量占75;市县属煤矿130处,产量占20;乡镇煤矿121处,产量占5。近几年,全省煤炭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局一系列重要部署,突出抓好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落实企业责任主体和政府监管主体的责任,“十五”以来取得了煤矿安全生产较好成绩,百万吨死亡率从2001年的1.51下降到2005年的0.25,省属煤矿降到了0.18。今年1至8月份,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55。我们的做法是:一、引导煤矿企业不断夯实安全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了加强基础管理,省政府首先在全省大力整顿办矿秩序。1998年,提出了关闭1万吨以下小煤矿,取消村办和个体办矿;全省先后关闭697处小煤矿,杜绝了无证办矿、矿办小井、村办煤井和私人办矿。省政府决定,到2008年,全省9万吨以下煤矿全部关闭,基本解决小煤矿问题。但是,我们感到,由于复杂的煤炭赋存条件,以及长期沉积的矛盾和问题,大中型煤矿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从我省2000年以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案例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有的企业重生产、轻安全,摆不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从矿长年薪到职工收入都与产量挂钩,造成一些煤矿超能力生产,为安全工作埋下了隐患。二是安全管理的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还较为突出。三是多数矿井装备水平较低,特别是由于前些年投入不足,安全设施和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弱。四是职工队伍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加之用工形式多样化,特别是培训工作跟不上,职工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的能力较差。五是全省70以上煤矿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威胁严重,省属煤矿受瓦斯威胁的矿井23处,受水害威胁的27处,受冲击地压威胁的13处。这些,使我们充分看到了煤矿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针对煤矿安全工作实际,省政府在2002年提出了以“双基”建设为总抓手,从基层入手,从基础抓起,从源头上强化煤矿安全生产根基的要求。我们感到,落实这一要求,就是要把安全工作的重心放在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在基层管理上做文章,在基础建设上下功夫。首先要引导企业转变观念,摒弃以产量论英雄的传统做法,树立以安全为中心的科学理念;其次要注重加强企业基础工作,切实做到从严从细抓管理;第三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和提高装备水平;第四要强化安全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围绕这些方面,近年来我们注重总结典型,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并坚持突出阶段性主题,适时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及时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2004年上半年召开煤矿安全“双基”建设会议,大力推广枣矿集团质量标准化、管理精细化、行为军事化的经验,在全省煤矿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全面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的热潮。同年下半年,在总结新矿集团提高装备水平、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上,召开“科技兴安”会议,明确提出“省属煤矿要与国际接轨,向国际水平看齐”。2005年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学习淄矿集团打造国际化、现代化、本质安全型矿区的做法,落实省政府“用三年时间,使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奋斗目标。今年又在龙矿集团召开了安全培训工作会议,着重围绕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准入管理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落实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具体措施。这些工作对整体推动全省煤矿抓基层、打基础、装备上档次、管理上水平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安全生产水平不仅是安全状况的直接反映,而且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安全生产水平,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包括工程质量、科技装备、管理方式、职工素质以及发展理念等要素的全面提升。因此,实现本质安全发展不仅是一个安全目标,更是从总体上提高煤矿素质和生产水平的综合目标。只要下定决心、坚定信心,下硬功、下苦功抓好安全基础工作,煤炭企业的安全发展、科学发展是可以实现的。二、切实加强和改进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几年来,我们先后三次修改煤矿基层基础建设意见及考核评级办法,重点从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安全文化、市场准入、责任追究等方面,引导企业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一是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以激活创新力、增强凝聚力、强化执行力和自控力为目标,在全省煤矿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大力实施“6S”行为规范(整理、清洁、准时、标准化、素养、安全)、“5零”工作规范(设备零缺陷、管理零失误、质量零劣质、行为零违章、安全零事故)和RMO精细化管理,做到凡事有标准、凡事有人管、凡事有监督、凡事有考核,增强职工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遵章守纪意识。二是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强化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大力创建“精品工程”,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由点面达标向全面达标、由检查型达标向制度型达标转变。2005年,7个省属煤炭企业中有4个建成安全质量标准化公司,80处矿井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标准;57处矿井被命名为“双基”建设先进单位。肥矿集团坚持不懈抓质量标准化,已连续21年杜绝三人及以上重大事故。三是突出加强区队班组建设。把区队班组建设作为强化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煤炭企业推行了区队长、班组长竞聘选拔制度,并把安全业绩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条件,促进区队、班组由生产型向安全型转变。兖矿集团明确规定正班长抓安全、副班长抓生产,提高班组长津贴并与质量安全状况紧密挂钩,调动了区队班组抓安全的积极性。四是严格煤炭生产管理。在全国率先实行按核定能力组织生产,明确规定不准向煤矿下达超核定能力的生产任务,不准向煤矿下达以超核定能力生产为基础的利润指标,并把超核定能力生产作为重大隐患从严查处。2004年以来,先后通报和处理了77处超能力生产的煤矿。五是强化全员安全责任。坚持把煤矿安全工作纳入企业业绩考核,推行了安全、质量、产量“四三三”工资分配制度,实行了安全风险抵押、安全考核和安全奖惩“三项制度”以及安全“问责制”、“动态量化考核制”、“引咎辞职制”,把“安全一票否决”层层贯穿到干部任免、绩效考核和职工工资收入中。2003年省里就明确规定,凡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责任事故的煤矿,矿长就地免职,终身取消担任矿长资格。六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在全省煤矿叫响“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安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安全理念,大力实施“五个一”安全教育工程(以采掘头面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线”,从井口到井下运输大巷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龙”,以地面工广、生活区、街道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街”,以区队学习室为主的安全教育“一园地”,以广播、电视、板报为主的安全教育“一阵地”),形成了理念引领、培训提升、行为养成、环境感染的安全文化氛围,对强化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三、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科技与装备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我们的总体目标是,省属煤矿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快矿井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力争到2008年,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市县属以下煤矿加快采掘机械化和支护钢铁化进程。一是加快提升矿井装备水平。制定了全省煤矿技术改造规划,分类提出了技术改造的重点内容和重点项目。大中型煤矿以发展综合机械化为重点,加大采掘、机电、运输等主要设备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改造,提高装备现代化水平。目前,省属煤炭企业综采装备达到133套,综掘装备208套,采掘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3.7和94.8。新矿集团三年来投入6亿多元,上综采设备28套,综掘设备46套,综采综掘机械化程度由2002年的几乎为零发展到2005年的80和55.3。二是积极推进煤炭生产工艺改革。针对山东煤炭赋存条件差、薄煤层开采量大的实际,以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和资源回收率为目标,在总结先进适用技术的基础上,突出抓了全省煤矿50项新技术推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在大倾角综采、构造复杂条件下综采、薄煤层机采、极薄煤层螺旋钻机采以及快速掘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炮采、炮掘。对无法实行机械化作业且不能保障安全生产的煤层,一律禁止开采。三是加快煤矿信息化步伐。以自动化技术改造矿井提升、供电、胶带运输、排水等主要生产系统,加速建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上下各环节主要设备运行状态和瓦斯、煤尘、火、水、顶板压力等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测监控,部分重点岗位实现了无人值守。在全省煤矿全部推广应用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到去年底省属煤炭企业实现了内部联网。龙矿集团投资1.5亿元,建成了全数字通讯网络、矿井综合自动化控制和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等数十个系统,实现了公司内部信息网络化、监控数字化、操作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四是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充分利用全省煤炭系统己建成的1个国家级、5个省级技术中心,引导企业走产学研联合之路,集中攻克影响安全生产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十五”期间,共完成科技成果787项,其中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5项;有114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获国家级奖励。600米厚表土层井筒施工、600万吨综采工作面设备配套、海下采煤、大水矿区深部开采注浆帷幕截流、无人运输监控系统等技术的实施,有些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全省正在进行的高承压岩溶水突水机理、高地压软岩巷道支护等11项重大课题的技术攻关也取得重大进展。五是切实加大安全投入。抓住近年来煤炭市场好转的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措施筹集资金,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煤炭生产安全费用、维简费用和科研费用的政策规定,加强费用提取使用监管,督促企业加大投入,用足用好国家政策,确保科技、装备和安全生产需要。对国家支持的安全技改项目,全部落实配套资金。凡因投入不足造成事故的,从严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十五”期间,省属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投入60多亿元,其中2005年达到17.2亿元。六是强化安全技术管理。健全了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配齐配强采掘、机电、通防、地测防治水等专业技术部门及分管副总工程师,明确要求大型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占到企业生产定员的5,中型煤矿占到4。企业对技术部门负责人、矿井总工程师的任命,都要征得总工程师的同意;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制定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使用方案;对总工程师做出的安全技术决策,其他副职不得否定。四、强力打造高素质的煤矿职工队伍实现安全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做支撑。否则,再好的制度、再先进的装备也要大打折扣。几年来,我们先后出台实施了加强全员培训、加快人才培养的一系列制度措施。一是严格从业人员准入。从煤矿矿长、总工程师的任职资格抓起,对煤炭生产十大专业85个工种实施资格准入,从准入标准、技能鉴定、安全培训等方面实行强制性约束。明确规定到2008年底,大中型煤矿矿长必须达到大学本科文化程度,总工程师必须具有煤矿相关专业高级工程技术职称,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达到高中或技校文化程度。同时,大力推行变招工为招生的用工机制。临矿集团实行新招工人进技校,目前在校生达到4000多人,仅今年招生就达到1580多人。二是大力开展全员培训。依托相关高等院校、煤炭企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和安培中心,建立了9个矿长资格培训基地和8个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培训基地,有计划的对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进行教育培训。2002年以来,共举办矿长任职资格培训班19期、培训789人次,培训区队长、班组长8.4万人次,新工人和转岗人员岗前培训9.2万人次,培训职工135万人次。淄矿集团推行“631”培训模式,按工种、分层次,把培训重点落实到区队、班组和现场,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培养。针对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的实际,制订了《山东煤炭2004-2008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采取与煤炭院校联合办学、委托培养、对口单招、脱产培训、函授学习等方式,先后培养专科以上在职学历教育毕业生2.3万人,培养高层次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503人,培养专业技术人员16.6万人次。同时,千方百计抓好紧缺专业人才引进,2002年以来,省属煤炭企业共吸纳高校毕业生6098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人才736人。四是提高待遇稳定队伍。把稳定职工队伍作为提高队伍素质、稳定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十五”以来,省属煤矿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9。采掘一线逐步推行“四六工作制”,实行春节、“五一”等重大节假日集中停产检修,受到职工普遍欢迎。认真贯彻国务院《特别规定》,全省煤矿全部取缔了121个成建制包工队,省属煤矿使用的农民工依法与所在煤矿签订了劳动合同,并办理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离上级要求以及和兄弟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动力,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为实现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而不懈努力。
安防之家专注于各种家居的安防,监控,防盗,安防监控,安防器材,安防设备的新闻资讯和O2O电商导购服务,敬请登陆安防之家:http://anfang.jc68.com/